山人之所隐,临海赤城閒。
天台峰峨峨,剡水声潺潺。
绝顶一室非尘寰,忘形终日同云閒。
仙軿每戾止,人迹绝跻攀。
沆瀣挹朝味,冰雪留童颜。
手持百首还元诗,诗成自谓人不知。
世人得之蹈,希夷自此游。
朝市皆争识形仪,承祯以道遇明主。
子训卖药归会稽,张君今能尽继之。
冥冥孤鸿东南飞,邈然不自烟霞期。
送张无梦归天台。宋代。陈尧叟。 山人之所隐,临海赤城閒。天台峰峨峨,剡水声潺潺。绝顶一室非尘寰,忘形终日同云閒。仙軿每戾止,人迹绝跻攀。沆瀣挹朝味,冰雪留童颜。手持百首还元诗,诗成自谓人不知。世人得之蹈,希夷自此游。朝市皆争识形仪,承祯以道遇明主。子训卖药归会稽,张君今能尽继之。冥冥孤鸿东南飞,邈然不自烟霞期。
陈尧叟(961年—1017年5月10日),字唐夫,阆州阆中人,北宋宰相,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、太子太师陈尧佐、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长兄。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年)状元,与弟陈尧佐同科,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,历官秘书丞、河南东道判官、工部员外郎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升任同平章事、枢密使。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,因病改授右仆射、知河阳军。天禧元年(1017年),陈尧叟去世,年五十七。真宗废朝二日,追赠侍中,谥号“文忠”。著有《监牧议》、《请盟录》等。 ...
陈尧叟。 陈尧叟(961年—1017年5月10日),字唐夫,阆州阆中人,北宋宰相,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、太子太师陈尧佐、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长兄。宋太宗端拱二年(989年)状元,与弟陈尧佐同科,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,历官秘书丞、河南东道判官、工部员外郎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升任同平章事、枢密使。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,因病改授右仆射、知河阳军。天禧元年(1017年),陈尧叟去世,年五十七。真宗废朝二日,追赠侍中,谥号“文忠”。著有《监牧议》、《请盟录》等。
祗事阙下逢李伯承有作。明代。黎民表。 东风吹雪净芳尘,丹地相逢有故人。寒压苑墙霞绮散,气浮宫树霁华新。中朝缀履多奇士,两省分曹实近臣。日影渐移封事少,叨从西掖听阳春。
次游坡亭韵。明代。薛侃。 元气周九垓,时阖亦时开。波光涵万象,耀彼山之隈。俯视尘寰袖,高陟空中台。引盼尼山上,千古一颜回。六经失真诠,瓦缶时鸣雷。逐逐翳枝落,那将根本培。遥聆金石语,遐思真奇瑰。空山风月夜,怅望独徘徊。飞云探天乙,铁桥为君媒。漫尔羡坡老,乾坤亦殊才。冥坐俟东晓,身世忘堪哀。
次韵宇文赠赵宿州。宋代。洪皓。 尹京便可继翁归,暂向符离一马麾。善抚新边千里肃,复还旧治九重知。策勋久矣推多算,琢句飘然泯小疵。三事古由高第入,才兼二哭莫忧迟。
琳老所居植竹发笋而草茁其傍作诗见寄为赋一。宋代。毛滂。 春风吹琅玕,夏长苍龙孙。未见拂云梢,已引鞭骥根。包藏霜雪姿,隐忍苔藓痕。其傍茁小草,同出东帝恩,恩深草先高,抱箨殊未掀。岁寒两何如,一笑凝诗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