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度为郎便白头,一从出守五经秋。
莫言圣主长不用,其那苍生应未休。
人间岁月如流水,客舍秋风今又起。
不知心事向谁论,江上蝉鸣空满耳。
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。唐代。岑参。 三度为郎便白头,一从出守五经秋。莫言圣主长不用,其那苍生应未休。人间岁月如流水,客舍秋风今又起。不知心事向谁论,江上蝉鸣空满耳。
作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,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五秋。
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,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!
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,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。
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,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!
客舍:旅馆。两省:唐时中央设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,此指中书、门下两省。旧游:旧友。幕:指剑南节度使幕府,治所在今成都。
出守,出任地方官,指作嘉州刺史。五经秋:经历了五个秋天,过了五年。三度为郎:岑参曾五次为郎:祠部员外郎(礼部)、考功员外郎(吏部)、虞部员外郎(工部)、屯田员外郎(工部)、库部员外郎(兵部)。三为虚数。白头:诗人此时五十四岁。
那(nuó):奈何的合音,对······怎么办。未休:未得安宁。莫言:不必说。其那:怎奈。未休:未能休养生息,安居乐业。
空:徒然。
参考资料:
1、萧枫,桑希臣编,唐诗宋词元曲 一,线装书局,2002.01,第357页
2、高光复,高适岑参诗译释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年11月第1版,第319页
大历四年(769),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。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,只好折回成都,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,为词人的写怀之作,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。
参考资料:
1、吴湘洲选注,高适·岑参诗选,中华书局,2005年8月,第220页
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。“三度为郎”,“一从出守”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。诗人本有济世之志,“为郎”和“出守”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。“便白头”说时光之快,有“功业悲后时,光阴叹虚掷”的意思。其中包含“生平未得意”的感叹。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。
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。“长不用”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,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“为郎”,便是“出守”,从未被重用过。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“苍生”,“苍生未休”,诗人不安。“四海犹未安,一身无所适”,对“圣主”,诗人不能无怨,对“苍生”,诗人不能不忧,格调更为沉重。
第五、六句点出题目“客舍悲秋”,则是“悲秋”。对春光而兴叹,见秋风而生悲,看似悲叹时光流逝,实则悲叹壮志未酬、平生失意,从而转出正意。
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。时至暮年,处境维艰。“穷苍草转深,闭门日将夕”(同上),满腹心事,无处倾诉,虽有江上蝉声满耳,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,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,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,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。
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,概括了诗人的一生,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,实为追悼平生之作,写得感情深沉凄切,格调慷慨悲凉,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。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 ...
岑参。 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 其七。清代。张鹤龄。 窈窕排丹闼,回翔出钿车。春旗拂岸柳,轻吹落山花。似出齐遄室,将宴楚章华。夷庚休畏险,峻坂隔褒斜。
白须。宋代。苏辙。 少年不办求良药,老病无疑生白须。下种已迟空怅望,无心犹幸省工夫。虚明对面谁知我,宠辱当前莫问渠。自顷闭门今十载,此生毕竟得如愚。
大司徒白翁毕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赋。。潘光祖。 留台掌后大司徒,六府修明五典敷。弘济艰难承运泰,坐筹部伍息庚呼。姬公未是明农日,疏传先怀止足图。人望九章嗟信宿,驾还三径理荒芜。葱青树长双条玉,长白山储千里驹。虽以传经存晚计,更须调鼎向天衢。九重正想夔龙佐,四字争思霖雨濡。眉寿即今将指使,霞觞端与鹤书俱。
高阳。清代。吴藻。 阁雨云疏,弄晴风小,薄寒恻恻如秋。有约湔裙,红罗先绣莲钩。酒鎗茶具安排惯,倩移来、三板轻舟。莫因循,岁岁芳时,日日清游。水乡曲折疑无路,又花随柁尾,转个弯头。谢了绯桃,二分春色全休。短蓬移入香深处,载新诗、不载閒愁。好溪山,除却西湖,一半句留。
十拍子 雪月夜起望江涛,慨然有作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皓魄西生易没,长江东去难还。多少精灵来更往,总在寒云断苇边。一灯红不然。两岸沙明似昼,中流浪涌如山。谁把鱼龙千古雪,洗得英雄白骨寒。月华都怕看。